
國地科技當選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
發布時間:
2024-09-29
9月27日,賦能:智慧空間規劃助力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研討會暨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成立大會在杭州舉行。大會由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指導,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主辦。工委會的成立,為推進國土空間規劃數字化轉型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臺,在推動國土空間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浪潮中將發揮重要的擔當作為。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李維森(線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副局長苗澤,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院長馮文利,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陳蘭芹,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理事長顧浩,國際歐亞院士、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李滿春,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戰略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局長陳建國,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城市與區域規劃系教授林堅,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尚武,南京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教授、工委會副主任委員甄峰,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岳文澤等領導和專家,自然資源部10家創新科技平臺代表,以及來自浙江、江蘇、廣東、湖南,安徽等20多個省以及北京、天津、廣州、成都等20多個城市的規劃學會(協會)負責人、規劃設計院行業代表參會。
會議聚焦空間規劃與數字化、智慧化技術融合,國土空間規劃智慧轉型實踐、創新發展探索,分為工委會成立儀式、智慧空間規劃學術報告,以及空間規劃行業大模型生態圈建設啟動儀式三個環節。
工委會成立
工委會成立儀式由國際歐亞院士、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李滿春主持。
主持人:李滿春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教授
李維森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會長
李維森會長在致辭中表示,地理信息及其技術在智慧空間規劃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與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手段融合后,以數據為驅動,可實現空間信息動態感知、實時處理和智能決策,將有效地提升規劃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并對國土空間治理和數字化轉型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工委會匯聚地理信息、城市規劃、土地管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多元領域的專家學者與企業精英,他希望工委會深度整合并充分發揮“產學研用”一體化各成員單位的資源優勢,共同構建一個協同并進、資源互通的產業生態體系,提升空間規劃的協同創新、數字化智慧化水平,實現創新發展,打造出獨具特色的品牌效應與顯著成效,在推動智慧空間規劃事業的蓬勃發展中,扮演更加關鍵且積極的角色。
苗澤 自然資源部空間規劃局副局長
馮文利 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黨委書記、院長
顧 浩 浙江省自然資源廳一級巡視員、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學會理事長
國際亞歐院士、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副會長李滿春為工委會主任委員張鴻輝頒發證書。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院長馮文利為工委會副主任委員代表頒發證書。
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副主任陳蘭芹,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戰略專家委員會委員、原浙江省測繪與地理信息局局長陳建國為工委會秘書長、副秘書長以及委員代表頒發證書。
工委會由全國近20家單位共同發起,以“協同創新、平臺合作、資源共享、共建共贏”為原則,致力于營造行業規范管理新生態,推動專業隊伍建設,促進智慧國土空間規劃理論和技術創新發展,加強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成果宣傳,建立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培養平臺。
聚焦智慧,共謀發展
在智慧空間規劃研討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軍作特邀主旨報告,工委會副主任委員代表圍繞“賦能:智慧空間規劃助力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會議主題,分別就國土空間規劃數智化轉型、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國土空間規劃決策模型體系建設、省級規劃院數字化轉型路徑、數字基礎設施賦能,以及伴隨式數字規劃服務等實踐和探索作專題報告。
陳軍 中國工程院院士、莫干山地信實驗室主任、自然資源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教授
莫干山地信實驗室助力國土空間規劃數智化發展
陳軍院士在特邀報告中詳細闡述了莫干山地信實驗室在智能化測繪、時空計算平臺、實景三維、智慧國土等領域開展的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產品研制、應用生態培育、高層次創新人才培養等探索經驗。
以時空信息研判三維空間、輔助決策,是做好國土空間規劃的必然選擇。一是加強科技創新力度,促進時空信息技術與國土空間規劃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時空信息的價值;二是強化跨學科深度融合,精準把握國土空間規劃對時空信息的具體需求,探索系統性強、操作簡便的科技解決方案;三是加強國土空間人地關系,國土空間智能規劃、監督、實施與監測預警等基礎性工作與探索性研究。通過積累經驗、試點示范的方式,全面推動國土空間規劃領域的進步與發展。
主持人:甄峰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南京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副院長、教授
主持人:岳文澤
浙江大學教授、長江學者、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創新團隊(國土空間規劃行業)首席專家
張鴻輝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國土空間規劃行業)領軍人才、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裁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發展思考
工委會以技術創新與管理體系的現代化升級,全面促進空間治理能力的提升為目標,為打造一個智慧、綠色、可持續的國土空間環境貢獻智慧與力量。
岳文澤 浙江大學教授、長江學者、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創新團隊(國土空間規劃行業)首席專家
國土空間數字化治理的理論探索
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是多元主體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手段建立數字國土場景、參與制定空間發展戰略、實施資源優化配置,助力高質量國土空間構建的過程。
岳文澤教授認為,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報告以數字孿生國土空間為基礎場域,以“政府—市場—社會”多跨協同為重要形式,以系統重塑為核心目標三個方面,多元主體利用數字化手段協同開展國土空間治理是加速治理現代化進程的必由之路,扎實推進國土空間治理數字化轉型關鍵在于規范數據管理體系、關聯多元場景、完善技術應用空間治理的頂層設計。
張曉東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師、數字技術規劃中心主任
北京智慧國土空間規劃決策模型體系建設
張曉東副總師從理論探索、技術攻關、平臺構建等方面出發,基于北京智慧國土空間規劃實踐,詳細介紹了決策支持框架體系與決策支持指標體系的構建,通用核心算法、業務領域模型、通用語義模型的研發攻關,以及動態感知與檢測評估、預測推演與管理干預、算力支撐與數據三大平臺的構建。
他提到,國土空間規劃決策支持模型是智慧規劃的關鍵組成部分,更是規劃決策支持全流程中的核心環節,要充分集成多源大數據資源,綜合利用多種智慧技術輔助國土空間規劃決策。
曹國華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省級規劃院數字化轉型思考與實踐
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完成重構、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基本建成的背景下,規劃行業面臨新的要求。數據要素成為形成新質生產力的優質生產要素,低空飛行空間從行業管理向地方事權轉變,實體城市規建管走向與智慧城市融合發展,國土空間規劃工作重心要從編制審批向實施監督進行轉變。
他認為,新形勢下要推動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監督體系數字化轉型,搭建支撐城市建設運營治理的數字化框架,研發基于人口數據城市融合的數字化模型,形成面向多跨協同場景牽引的數字化業務,實現場景清單化、數據元件化、算法算子化。
劉丹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華為公共事業軍團數字政府解決方案首席專家
新質生產力時代的數字基礎設施賦能自然資源高質量發展
數字中國正在邁向提質、提速、提新的新質生產力發展時代,科技創新與深厚積淀的傳統生產力深度融合,不僅重塑著經濟結構,更預示著一場前所未有的產業革命性變革。首席專家劉丹認為,新型基礎設施是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石,通過堅持不懈的自主創新與智能化技術的廣泛滲透,能夠為各行各業注入強勁動力,加速美麗中國數字化治理體系的全方位構建。
劉丹表示,華為依托行業智能化參考架構與深厚的根技術積累,助力自然資源數字化治理能力提升。并基于華為在智能感知、智能聯結、智能底座、智能平臺和AI大模型等數字基礎設施的五大核心底座能力,提出了在新質生產力時代下,自然資源行業構筑高質量數字基礎設施幾點思考和建議。
羅偉玲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國土空間規劃行業)青年人才、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
國土空間規劃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實踐
羅偉玲秘書長詳細介紹了國土空間規劃行業數字化的實踐和探索。一是面向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助力各地全面推進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建設,構建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形成規劃審查數字化,規劃實施精準化,規劃監督實時化等支撐能力;二是面向規劃設計單位,重點從院內數據資源匯聚與可視化,輔助規劃調研與規劃編制,構建規劃監測評估分析專業模型,支撐成果匯報與評審,促進知識資源共享與部門協同,建設數據處理分析工具能力等方面探索智慧國土空間規劃信息平臺建設。
俞露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副院長、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國土空間規劃行業)青年人才
數字技術賦能城市規劃——伴隨式數字規劃服務的思考與探索
當前我國城市進入了內涵式發展的新階段,高質量發展和高效能治理是城市現代化的重要議題。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的數字技術開始大規模的引入到城市發展的領域中來,數字技術的力量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改變城市的面貌,同時也為城市規劃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
她認為,通過伴隨式數字規劃的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預測城市的發展趨勢,優化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生活質量。數字技術不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創新思維的體現,它為我們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和理解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師未來勢必能更精準的服務城市管理和預測城市發展趨勢,真正轉型成為城市的智慧管家。
共建規劃行大模型生態圈
工委會攜手自然資源部十家科技創新平臺,引領共建空間規劃行業大模型生態圈,并在現場舉行了生態圈啟動儀式。生態圈將全面整合行業內的優質資源,構建一個開放合作、互利共享的創新平臺,在智慧空間規劃領域實現技術的深度融合與應用的廣泛拓展。
主持人:張鴻輝
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智慧空間規劃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自然資源部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國土空間規劃行業)領軍人才、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席總裁
該環節由工委會主任委員張鴻輝主持,國土空間規劃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國土空間大數據工程技術創新中心、鄉村規劃與治理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保護重點實驗室、智慧人居環境與空間規劃治理技術創新中心、國土空間智能規劃技術重點實驗室、碳中和與國土空間優化重點實驗室、陸海統籌關鍵帶國土空間規劃與治理工程技術創新中心、城市仿真重點實驗室、城市國土資源監測與仿真重點實驗室等多家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臺的代表嘉賓一同啟動生態圈建設儀式。
自然資源部科技創新平臺代表共同探討了如何利用大模型技術賦能智慧空間規劃,以推動國土空間治理的數字化轉型和升級,不僅為與會者提供了前沿、創新和深度的思考,更為智慧空間規劃行業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與動力。
本次大會由廣東國地規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江蘇省規劃設計集團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城垣數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北規院弘都規劃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聯合承辦,中國國土勘測規劃院、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自然資源部信息中心、自然資源部宣傳教育中心、中國自然資源報社、浙江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杭州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中心提供支持。
更多資訊
廣東國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總部)
地址:廣州市天河區長福路219號H座國地大廈
電話:(020)62356718

Copyright © 2022 廣東國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粵ICP備2023008366號 SEO標簽